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中心 > 知识中心

食用油中3-氯丙二醇测定新法

时间:2018-05-31 12:07:01来源:网络
食用植物油中普遍存在3-氯丙二醇(3-MCPD),该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至今尚无定论。然而,对它的鉴定分析已成为食品安全的热点之一。本文介绍了将大体积进样(LVI)与二维气相-飞行时间质谱(GC×GC-TOF-MS)相结合的方式,对3-MCPD进行定量分析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人们或许对此还记忆忧新:2002年,一个叫丙烯酰胺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不安和恐慌,晨读时咖啡和烤面包的芳香已不再美妙,反倒勾起了恐惧。而今,丙烯酰胺会改变动物的遗传并引发肿瘤已不再是新闻。和它类似的还有3-氯丙二醇(3-MCPD),尽管少了一些媒体的炒作,不如丙烯酰胺那样引人关注,白鼠试验却已证实了高剂量的3-MCPD会引发肾肿瘤。

丙烯酰胺和3-MCPD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有多大?由于目前仍有很多疑点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,因此至今尚无定论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这两种物质都不是天然存在于食品中,而是在生产或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。


图1. 25μl棕榈油提取液的LVI-GC-TOF-MS总离子流图。3-MCPD衍生物与基质成分的共洗脱使得目标峰难以分辨。

3-MCPD的产生

植物油的加工要经过一道工艺,称作精炼。传统的精炼分为4个步骤,是一些化学和物理的过程。在这些过程中,食用植物油及其油脂被加热到250℃,以除去一些会产生不良味道、气味和色泽的杂质,这样的植物油才能食用。然而,该工艺也是产生3-MCPD脂肪酸酯的主要途径:在高温过程中,一些油脂成分以及各种脂肪酸和氯离子发生反应,从而产生3-MCPD脂肪酸酯。

传统分析法的不足

根据动物试验结果,欧盟(EU)规定3-MCPD的限量为20μg/kg,欧盟专家则认为3-MCPD的日摄入量为2μg/kg是可以接受的。低限量要求对3-MCPD脂肪酸酯检测的灵敏度提出了挑战。气质联用(GC/MS)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3-MCPD的手段,然而GC/MS法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:大量的基质成分会同目标化合物一同被洗脱下来,给分析造成很大干扰。

通常鉴定食用油中3-MCPD脂肪酸酯采用的方式是将油或油脂水解后测定3-MCPD的总量,采用氘代内标3-MCPD-d5或其酯定量。样品在GC/MS分析前要进行各种前处理:水解、除脂肪酸(脂肪酸甲酯形式)、游离3-MCPD的盐析提取、苯基硼酸衍生处理以及溶剂的蒸发浓缩。这是一个耗时又费工的过程,与此同时,操作者还要小心避免因碱性水解或盐析产生负面结果的可能。碱性水解步骤会导致3-MCPD的分解,而盐析则会促成3-MCPD的生成,从而导致平衡的失调。

LVI结合二维GC分析

实践证明,大体积进样(LVI)可以明显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。这是由于不分流进样模式只能进1~2μl的样品,而LVI的进样量可高达100μl以上。此外,采用LVI还可以省去蒸发浓缩以及盐析步骤,从而缩短样品前处理的时间。而峰容量过大和大量的背景杂质问题,则可以通过全二维气相色谱(GC×GC)来解决。为了保证二维色谱图中目标峰鉴定的可靠性和定量的精确性,所用质谱的采集频率不能低于100全谱图/s。目前通常采用可保证全谱图高速采集频率的飞行时间质谱(TOF-MS)。

本文着重探讨LVI与GC×GC-TOF-MS联用分析食用油中3-MCPD-脂肪酸酯的效率、可靠性和灵敏度。


图2. 25μl棕榈油提取液的GC×GC-TOFMS总离子流二维轮廓图。3-MCPD衍生物(红圈内)与其他基质成分清晰分开。

实验仪器

Leco公司的Pegasus?4D?GC×GC-TOF-MS、四射喷流加热调制器(Leco)、全二维气相色谱柱箱(Leco)、带有烧结玻璃衬管的OPTIC-3-程序升温汽化(PTV)进样器(Atas GL)。4D GC×GC-TOFMS由Leco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Chroma-TOF进行控制和解析,PTV进样器由Atas GL的Evolution软件操控。第一维分离采用的色谱柱为瓦里安公司的VF-1ms柱(30m×0.25mm×0.25μm);第二维分离则是采用VF-17ms柱(1m×0.1mm×0.2μm)。

大体积不分流进样

实验采用大体积不分流进样,进25μl样品(棕榈油提取物)后进行溶剂排空(40℃,20s,排空流量50ml/min),随后关闭分流阀,以5℃/s的速度开始进样口程序升温,加热至300℃。一维分离的升温程序为:40℃(1min),以6℃/min速度升温至90℃,再以20℃/min的速度升温至280℃(30min)。二维分离的炉温比一维分别高出5℃,即:45℃(1min),以6℃/min升温至195℃,再以20℃/min速度升温至285℃(30min)。调制周期为4s;TOF-MS采集速度为200帧/秒;质量数范围为50~500m/z;载气为氦气;流速为1ml/min。

样品前处理

将100mg均质的棕榈油样品称入带螺纹口的离心管中,加入500μl甲基叔丁基醚/乙酸乙酯混合液(8:2v/v)、250μl内标(3-MCPDd5,20μg/ml,溶于甲基叔丁基醚)及1ml NaOCH3溶液(0.5M)。1min后加入3ml异己烷,100μl冰醋酸及3ml氯化钠溶液(200g/L),LVI模式则不使用氯化钠溶液。振荡混合离心后,用移液管移去上层液体,余下水层再用异己烷提取一次,移去上层液体。在水相中加入250μl衍生试剂(5g苯基硼酸溶于19ml丙酮及1ml水),加热至80℃,持续20min后,放至室温下冷却。3-MCPD的苯基硼酸盐衍生物用3ml正己烷提取。提取液经蒸发浓缩后(LVI模式可省略该步骤),将正己烷浓缩液注入GC×GC-TOF-MS系统。

实验结果

为了将GC×GC-TOF-MS方法和文献中的一维方法进行对比,实验人员取一份棕榈油样品进行GC-TOF-MS分析。图1为25μl样品的LVI-GC-TOF-MS总离子流图,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:3-MCPD-衍生物与基质成分共同被洗脱出来,难以分辨目标峰。相反,在二维方法的总离子流轮廓图(如图2所示)中,3-MCPD-衍生物与其他基质成分清晰地分开了。定量则采用内标法,在样品提取液中加入已知量的3-MCPDd5内标,制作等量同位素内标的目标物浓度梯度曲线进行定量。

上述定量法的缺点是:无论一维还是二维方法,3-MCPD和3-MCPD-d5都会同时洗脱出来,混杂的谱图使得3-MCPD-衍生物无法被准确鉴定出来。但是,TOF-MS具备谱图解卷积(TSD)功能,这意味着:尽管3-MCPD和3-MCPD-d5同时被洗脱出来,目标物的纯谱图却可以被分离出来,人们可以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准确的定量。为验证该方法的定量限(LOQ)和检测限(LOD),将样品提取液进样10次,检测结果如图表所示,浓度平均值为0.47μg/g,信噪比为1767。两种化合物的LOQ及LOD的计算如下:

LOD=(3/1767)×0.47=0.00080μg/g

LOQ=(10/1767)×0.47=0.00267μg/g

小结

实验测得3-MCPD的浓度标准偏差为2.7%。另外,检测仪器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,分析此类样品时,一些仪器会遇到相关问题,如四级杆质谱的检测器会受到分析次数的限制,最多完成10次检测后,离子源就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,以保证结果的重现性。而应用Pegasus系统则能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。为验证它的稳定性,研究人员根据上述方法做了100次平行测试,最终得出结论:100次检测的结果相似,仪器的稳定性并未受到影响。

大体积进样

作为传统进样法的替代,大体积进样(LVI)具备以下优点: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;操作者可省去蒸发浓缩及盐析步骤。需要注意的是,LVI在分析挥发性化合物时要进行优化设置。

来源:实验与分析

相关内容

热门产品

搜仪网(so17.cc)

电话:13439104997

邮箱:kf@so17.cc

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瑞兴路19号